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
 
安徽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MENU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 >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的热重-差示扫描量热联用分析
公司动态

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的热重-差示扫描量热联用分析

发表时间:2025-09-02

热重(TG)分析可追踪物质在程序升温下的质量变化,差示扫描量热(DSC)分析能捕捉物质热效应(吸热/放热)与温度的关联,二者联用可同步获取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(化学式:CHKOSb0.5HO)在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与热行为特征,为其热稳定性、结晶水失去规律及热分解机制提供关键数据支撑,在材料纯度检测、工艺温度优化(如干燥、加工)等场景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。

一、TG曲线特征与质量变化规律

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的TG曲线通常呈现多阶段质量损失,各阶段对应明确的化学变化,可通过质量损失率与理论计算值的匹配验证物质组成及热分解路径:

第一阶段:结晶水失去(低温段,约50-120℃)

此阶段为半水合物中结晶水的脱除过程,TG曲线表现为持续且平缓的质量下降。根据化学式计算,半分子结晶水(HO 相对分子质量18)占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(相对分子质量333.93)的理论质量分数约为2.7%,实际TG测试中,此阶段质量损失率通常在2.5%-2.9%之间,与理论值高度吻合,证明样品中结晶水含量符合 “半水合物” 特征,且无游离水或吸附水(若存在游离水,会在更低温度 < 50℃出现额外质量损失峰)。

该阶段质量损失的终点(即质量不再下降的温度)可作为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的安全干燥温度上限—— 若干燥温度超过 120℃,可能引发后续分解反应,导致有效成分损耗。

第二阶段:有机配体(酒石酸根)分解(中温段,约 200-400℃)

当温度升至 200℃以上,酒石酸锑钾中的酒石酸根(CHO₆2⁻)开始发生氧化分解或碳化反应,生成CO₂、HO(分解水)等挥发性气体,TG曲线呈现快速且显著的质量损失,此阶段总质量损失率约为35%-40%(对应酒石酸根中碳、氢元素的氧化流失)。

质量损失速率的峰值(TG曲线的拐点)对应酒石酸根分解的剧烈温度,通常在300-350℃之间,该温度区间是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热稳定性的关键临界点,超过此区间后,物质结构彻底破坏,无法恢复原有理化性质。

第三阶段:无机锑化合物转化(高温段,>400℃)

温度超过400℃后,酒石酸根分解基本完成,剩余固体为锑的氧化物(如SbO₃、SbO₅)或低价锑化合物,此阶段TG曲线趋于平缓,但可能因锑的氧化物进一步转化(如 SbO₅在高温下分解为 SbO₃和 O₂)出现微弱质量损失(损失率通常<5%),直至温度升至600-700℃后,质量完全稳定,最终残余物为锑的稳定氧化物,其质量分数可通过TG曲线终点值计算,进一步验证酒石酸锑钾中锑元素的理论含量(理论锑含量约 38.6%,残余氧化物中锑含量与理论值的偏差可反映样品纯度)。

二、DSC 曲线特征与热效应关联

DSC 曲线通过记录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差(ΔT)反映热效应,与TG曲线的质量变化阶段一一对应,可更精准地捕捉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的热转变温度:

1. 结晶水脱除的吸热峰(50-120℃)

结晶水与酒石酸锑钾晶格间存在氢键作用,脱除时需吸收热量,因此在DSC曲线上表现为尖锐的吸热峰,峰的起始温度对应结晶水开始脱除的温度,峰顶点温度为结晶水脱除速率快的温度(通常与 TG第一阶段质量损失的拐点温度一致)。

该吸热峰的峰面积与结晶水脱除所需的焓变(ΔH)成正比,通过峰面积计算可得焓变值(通常为20-30kJ/mol),焓变大小可反映结晶水与晶格结合的牢固程度 —— 若样品中存在游离水,会在更低温度(<50℃)出现小的吸热峰,且总焓变值高于纯半水合物,可作为判断样品是否受潮的依据。

2. 有机配体分解的复杂热效应(200-400℃)

酒石酸根的分解过程涉及多步反应(如脱水、碳化、氧化),因此,DSC曲线在此区间表现为多个重叠的吸热或放热峰:初期(200-250℃)可能因酒石酸根分子内脱水生成不饱和中间体,出现较弱吸热峰;中期(250-350℃)碳化产物氧化为CO₂的反应为放热反应,表现为强放热峰;后期(350-400℃)残余碳的进一步氧化可能伴随微弱放热。

其中,非常强放热峰的顶点温度与TG第二阶段质量损失的快速率温度高度吻合,可作为酒石酸根剧烈分解的特征温度,为规避热失控风险(如工业生产中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碳化结块)提供参考。

3. 无机锑化合物转化的热效应(>400℃)

高温段锑的氧化物转化(如SbO₅→SbO₃)通常为吸热反应,因此在DSC曲线上表现为宽而平缓的吸热峰,峰位置多在450-550℃之间,峰面积较小(对应焓变值较低,通常<10 kJ/mol)。若样品纯度较高,此阶段吸热峰单一且对称;若存在杂质(如其他金属离子),可能出现额外的小峰,可辅助判断样品纯度。

三、联用分析的核心应用价值

1. 样品纯度验证

通过TG曲线各阶段质量损失率与理论值的偏差(如结晶水损失率偏离2.7%、总分解残余物质量偏离理论锑氧化物含量),可快速判断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是否存在杂质(如游离酒石酸、其他锑盐);DSC曲线中额外峰的出现(如低温段游离水吸热峰、中温段杂质分解峰)也可作为纯度检测的补充依据。

2. 工艺温度优化

若需对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进行干燥处理,TG第一阶段的质量损失终点(约120℃)和DSC对应吸热峰的结束温度,可作为安全干燥温度上限,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结晶水脱除后进一步分解;若用于制备锑系催化剂(需将酒石酸锑钾热分解为锑氧化物),则可根据TG第二阶段质量损失完成温度(约400℃)和DSC放热峰结束温度,确定适宜的焙烧温度,确保有机配体完全分解且锑氧化物结构稳定。

3. 热稳定性评估

综合TG曲线的质量损失起始温度(结晶水脱除起始约 50℃、有机配体分解起始约200℃)和DSC曲线的热效应起始温度,可明确酒石酸锑钾半水合物的热稳定区间:在室温至50℃下,样品可稳定储存(无结晶水流失);在50-200℃区间,需密封保存以避免结晶水脱除;超过200℃后,样品会发生不可逆分解,因此其加工和储存环境温度需严格控制在200℃以下。

四、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

1. 样品预处理

测试前需将样品研磨至均匀细粉(避免颗粒过大导致传热不均,出现 TG 质量损失滞后、DSC 峰形宽化),并在真空干燥箱中40℃干燥1-2小时(去除表面吸附水,避免干扰结晶水脱除阶段的分析)。

2. 气氛控制

通常选择空气或氧气气氛(流速 50-100mL/min),以确保酒石酸根充分氧化分解(生成CO₂而非焦炭,避免TG残留质量偏高);若需研究无氧条件下的热行为(如惰性气体N₂),则酒石酸根可能以碳化为主,TG残余质量会显著增加,DSC放热峰强度减弱,需在分析时明确气氛条件对结果的影响。

3. 升温速率选择

推荐采用10-20/min 的升温速率:速率过慢(如5/min)会延长测试时间,且可能导致相邻热效应峰重叠;速率过快(如30/min)会使TG质量损失拐点滞后、DSC峰形尖锐但分辨率下降,需根据实际需求平衡测试效率与数据精度。

本文来源于安徽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anhuiaibo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