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我们的网站
 
安徽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MENU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 >酒石酸与碳酸氢钠在烘焙中的反应原理及应用
公司动态

酒石酸与碳酸氢钠在烘焙中的反应原理及应用

发表时间:2025-08-12

酒石酸与碳酸氢钠在烘焙中是经典的化学膨松剂组合,其反应原理基于酸碱中和,通过释放气体使面团或面糊膨胀,最终赋予烘焙食品疏松的质构。二者的协同作用在蛋糕、饼干、酥点等多种烘焙品中广泛应用,是替代酵母发酵(需长时间醒发)的快速膨松方案。

一、反应原理

酒石酸(化学式为CHO₆)是一种有机酸,分子中含有多个羧基(-COOH),具有酸性;碳酸氢钠(NaHCO₃,俗称小苏打)是碱性盐,遇酸会发生中和反应。当二者在面团或面糊中混合并接触水分时,羧基中的氢离子(H⁺)与碳酸氢钠中的碳酸氢根离子(HCO₃⁻)发生反应,生成碳酸(HCO₃)。由于碳酸不稳定,会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(CO₂)和水(HO),反应式可简化为:CHO+2NaHCO₃→NaCHO+2CO₂↑+2HO

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被面团中的面筋网络或淀粉结构包裹,在烘焙过程中随温度升高进一步膨胀,使食品内部形成多孔结构,从而达到蓬松效果。

此外,反应生成的酒石酸钠(NaCHO₆)是一种中性盐,不会改变食品的酸碱度,且具有一定的保湿性,可避免烘焙品因过度干燥而口感发硬。

二、应用场景与特点

1. 快速膨松,适用于无酵母配方

与酵母依赖微生物发酵产气不同,酒石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在混合后数分钟内即可启动,无需长时间醒发,尤其适合制作蛋糕、司康、快手面包等追求高效制作的烘焙品,例如,海绵蛋糕面糊中添加二者后,能在烘烤前就积累一定量的气体,烘烤时随温度升高进一步膨胀,形成细腻的蜂窝状组织。

2. 控制反应速率,避免过度膨松或塌陷

酒石酸的酸性强度适中,与碳酸氢钠的反应速率较缓和(相比柠檬酸等强有机酸更易控制)。若单独使用碳酸氢钠,其与面团中的天然酸(如面粉中的植酸)反应较慢,且可能残留碱性物质导致食品有肥皂味;而酒石酸的加入可精准调节反应节奏,确保气体在面团成型后、烘烤前逐步释放,避免过早膨松导致的形状坍塌。

3. 调节口感与风味

二者反应后无明显异味,且酒石酸钠的存在可增强烘焙品的柔软度,延长保质期。在饼干制作中,适量添加能平衡油脂的油腻感,使口感更酥脆;在酥皮点心(如千层酥)中,气体的均匀释放可促进分层,提升层次感。

4. 使用注意事项

需严格控制比例:通常酒石酸与碳酸氢钠的质量比约为1:2,比例失衡会导致酸或碱残留(酸过量会使食品发酸,碱过量则有涩味和黄色斑点)。

现配现用:混合后易吸潮反应,需在面团调制时即时添加,避免提前混合导致气体提前流失。

适配低水分配方:在高水分面团中,反应可能过快,需搭配其他稳定剂(如淀粉)延缓反应。

酒石酸与碳酸氢钠通过可控的酸碱反应释放二氧化碳,为烘焙食品提供高效膨松效果,其便捷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现代烘焙中不可或缺的化学膨松组合。

本文来源于安徽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anhuiaibo.com/